The beauty of Single Tasking

He did each single thing as if he did nothing else.

—- Charles Dickens

After I decide back to work, my therapist is so much concerned about my productivity. Am I able to finish the work at hand in such a short time? Will I go back to the old habit and never get out?

I can’t convince him, neither can I promise anything. Sure, I am determined to pull myself out, the only question remained is how.

Then, I design a new approach to everything in my life. Got a traditional calendar, write down what I want to accomplish roughly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day, then concentrate on finishing  them one after one.

In a word, it all comes down to the basic focusing method— Single Tasking. It sounds intuitive, the linear way of doing things should be the most basic for human brain, but why does it sound so bizarre for us ?

I guess it is partly due to the huge demands of modern life. We are living in a super competitive world. For everyone, the list of what we suppose to accomplish is much longer than previous generation. We need to follow the latest news to stay updated, we need to workout, dress up , we need to deal with many emails and instant message, and also we have much complex social life to maintain. The only thing never changes is that we still only have 24 hours a day.

Thus, the popularity of multi-tasking thus begins. We are getting used to listen to others while checking emails, running while listen to music, squeeze every break time to check emails,etc. What is result ?

the less efficient, more stressed life. Maybe, we are greedy or overestimated our ability.

Instead, I decide to do less. I decide to say NO to lots of things in life. For the things I choose to do, I will guarantee the full attention.

Am I missing lots of opportunities while focusing on only one thing? Maybe, but I feel only in this way, I can get my life back.

Here is the book I recently read and recommend for others

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

The One Thing: The Surprisingly Simple Truth Behind Extraordinary Results

Continue reading

写在2015年生日

从2014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应该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段时间,失眠,抑郁,焦虑,几乎没有一天是不哭的。这段时间内,自己一个人默默看了一大叠的东西,也写了一大叠的东西,但作为一个很传统的中国人,我还是很不习惯公开自己的隐私,并不想跟任何一个人提起这些。而且,与人讨论自己的悲伤, 未免有博取同情之嫌。

但就在我一直考虑自杀并且怎么想方法实施的时间里,我浏览了很多有关自杀的网站,看了很多成功了或者想做的人留下的日记, 尤其是有一个在Harvard Yard 自杀的人留下的1900多页suicidal note。我发现, 其实,困扰着我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其它人。人对生活的绝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一种感觉,就是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唯一一个一事无成,一无所有的人。究其原因,不外乎于,失败或者悲伤的人,都集体沉默着。

看“The History Boys”时,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很自负的男生,梳着头对着镜子后的另一个人说, ” Litterateur is for losers” 。的确, 文学,很大部分的艺术,都是失意人最好的安慰。 只有悲伤孤独,无人诉说的人,才会提起笔来,也只有另一群找不到朋友花天酒地的人,才会翻开书,看陌生人的独白。

这一年,我看过的文学,哲学书,估计比我之前一生看过的都多。 对我的安慰,也超过了心理医生和药物。最关键的是,让我慢慢释然,其实孤独,卑微,一事无成,都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从古到今,这几乎成为一部分人的宿命。

在被失眠困扰的很多夜晚,我一闭上眼,脑海里就浮现这样或那样的画面,

或者是

我平躺着,慢慢沉入海底, 看着光线渐渐消失, 直到沉到深海,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到

或者是

我一个人背着背包, 在很宽阔很宽阔的草原上走着,分不清东南西北,也根本看不见尽头

Freud 相信,梦充满着信息,充满着一个人潜意识的直觉,那么,我半睡半醒之间的所有一切幻想,应该是我对自己生活,最直接的感触 ,如此的孤独,如此的迷失,如此的看不到任何方向。

最近一次跟朋友喝酒,朋友认为是不是,我以前一直生活在spotlight中,所以受不了现在的孤独。

我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其实,我从小到大,一直一个人,  一直生活在角落里,一直只能自己跟自己对话。 而我,其实, 最惧怕孤独。

不同的是,小时候,我天真的认为,只要我长大了,离开了父母 ,我就可以组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庭,过幸福的日子。不需要有钱,甚至也不需要相爱,至少,每天晚上,可以微笑地互道晚安,每天早上,可以一直喝个咖啡,扯报纸上别人的世界又发生了什么。

可惜,正如墨菲定律所言, 你最担心最害怕的事情,往往就会发生,由此看来,我此生是注定孤独了。

突然间,孤独几乎成了一个很流行的词,大家争着喊着,鼓吹孤独的好处。 其实他们所讲的,并不是孤独,只是一时的独处, 我并不否认,那对人是极有好处的。但那种独处,跟完全没有亲情,友情,爱情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后者,会让人窒息的。

Labmate问我,那Thoreau 的Walden 呢? 我说,他只在那里呆了两年,并且,之前他并不孤单。一辈子都不曾有人关心的人,永远在疑惑,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并且,随之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如果人生可以类比成一个旅途的话,那么,一个人行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记得第一次登山时,山很深,茂密的树挡住了所有的视线,完全看不到自己是在处在哪一个位置 ,永远是转一个弯,又是一个弯,上一个坡,又是一个坡。 可恨的就是这样,永远没有一个坐标,没有一个进度条, 提醒自己走了多少了,还剩下多少。所以,我那一路,都是不停的在纠结,要不要再往上了,要不要再继续了。

如果迷路了,那种恐惧是无法想像的。有一次,一个人在非洲时,我在南非一个非常大National Park 里走丢了。喊了半天,根本没有人路过。当太阳渐渐下山时,我还分明记得自己吓得浑身抖。

虽然人生的确是一切只能靠自己,但身边人的存在,往往能在心理上,给自己很大的安慰,即使有时只是一种假象。

然而,讲这些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如果要活下去,就要学会慢慢的适应, 不仅是生存技巧上,更是要在心理上,让自己完全独立起来,学会在茫茫人海中正如荒漠里一样的心态。 他人,只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已。

休息了小半年后,我慢慢地习惯并接受着自己,也慢慢戒掉了对人的依赖。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但很多事情,其实在开头就注定了。只不过我以前太天真而已,意识到了,所能做的,也只不过是调整生活的策略,降低自己的期望。说白了,只不过是默默接受。因为,一个人一生,所能做的事情太少太少,只能被自己所处的时代,自己及所处的周遭卷着走。

外在的表现并不是人的全部,人的精神世界,往往比外在更丰富。我不后悔这些“浪费”的时间与情绪,也不后悔这一年的挣扎,虽然表面除了年纪在长,什么都没获得,但只有自己明白,自己蜕变是如此的巨大。

以此, 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我过世的爷爷

这段时间在中国,大家都在纪念抗战胜利, 通过阅兵,通过回顾历史。

我记得上次去俄罗斯红场旁边,一个二战的纪念公园时,年轻的女导游说不下去了,泛着泪光说二战影响了每一个俄罗斯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男人在那场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上了战场,很多都没有再回来。同样,中国也是二战牺牲最大的国家,即使已经70多年过去了,我们身边都还有非常熟悉的人,在这场战争或者饱受摧残,或者持枪上了前线。

我爷爷在今年过世了,他的一生也是被这场战争完全改写的一生。

爷爷是生在上海一个很富足的家庭,他家从事皮革生意,家丁兴旺。但在他两岁的时候,因为淞沪会战,日军大规模的轰炸上海,他的全家不幸全被炸死,只有他7岁大的表姐,抱着2岁的爷爷跑了出来,幸免于难,一路往南逃。 逃到绍兴也找不到任何的亲人,就开始流浪的生活。爷爷说他有记忆的时候,就天天跟着他表姐一大早去河里抓螺丝,然后到市场上去卖,勉强能活下来。

他很清楚的记得,当年日本兵到绍兴时,见到我爷爷跟表姐的惨状,很好心地给他们了一只鸡和一点米。他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吃到肉。

再过几年爷爷稍长大一点,他表姐为了活下来,找人嫁了,我爷爷就被红军收留,一路跟着他们去参战了。 他那时候还很小,只付责做饭, 即使后来退伍,他也继续当了一辈子厨师。

等他稍大一点,就被安排在夜里放哨的。 他一直跟我说,当时他背着枪在夜里站岗时,害怕一直发抖,完全不知道哪里又会冷不防的飞出一个子弹。每个早上太阳升起,他都会觉得特别高兴,终于没出事!

等到抗日战争结束,内战结束后又几年,爷爷就退伍回到绍兴找他表姐。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个逃婚出来的少女。那个少女因为不满家里安排的婚姻,逃了出来,遇到了我爷爷,就执意跟着他走。 那个少女就是后来我的奶奶。 他们两在一个很小的村庄住下来,开始了生活。

我奶奶的家人,都以为我奶奶跳河自杀了。直到十几年后,我奶奶才领着我爸爸和他弟弟,第一次回了家门。

抗战结束后, 爷爷想回一趟上海,打听到他家原来亲戚的信息,但没有钱,就拿了一些干粮,沿着铁路一直走。他找到了一个原来的小姨,并且拿到她仅存的一个有关他家族的照片。我见过那个照片,照片上的男人都穿着西装,皮鞋,气宇轩昂,女人都穿着旗袍,安静地坐在中央,淡淡笑着,爷爷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小姐姐,穿着背带裤,穿着裙子,都可爱极了,但不幸都没逃过这场灾难。爷爷回来后, 请了一个画师,将他母亲的头像临摹下来,以后一直挂在他家的客厅里。

他一生到死,都没有有关他母亲,父亲和家人的一点点记忆,只有那张照片而已。

其实我跟我爷爷的关系一直不是太好,因为他很严肃。即使退伍了,他一生都只穿军装, 所有的儿子都送去当兵,我爸爸后来退伍了,他弟弟南京军校毕业,当一辈子军人,到处辗转, 40岁后才调回绍兴公安局。 上一次我回家的时候,我叔叔来看我, 我陪着他喝着酒,喝到后面两个人都哭了。我小时候很羡慕叔叔可以在各地到处走,等到我自己离家这么远一个人生活过后,才理解他当时的困苦与寂寞。

我保姆过世后,有一次,妈妈因为工作不得不让爷爷奶奶管我半天时,我一路都哭着,妈妈走后,我逃到院子角落里,不愿意进爷爷奶奶家门。那是下雪的冬天,爷爷劝也没用,就在院里堆雪人,陪着我。我有关小时候的记忆都很模糊,但爷爷堆雪人,对着我笑的画面是我对于小时候仅存的几个记忆画面。

我爷爷对我们平时言行的要求都很高,吃饭不能出声,不能掉一个饭粒,掉了得一粒粒捡起来吃完, 对长辈不能大声等等。但他也很有意思, 老是跟我们斗智斗勇,给压岁钱的时候是lottery, 从三个红包中自己挑,一个只有几块钱,一个几十,一个有几百,挑到哪算哪个。他带我们买东西也是,总是放我们去超市,但我们永远不知道最后结帐是他付钱还是得我们自己付钱,只能想好多策略使自己赢面最大。

爷爷在我们小时候,每年暑假都带我们去军营,体验部队生活,跟着部队每天很早起来跑步,跟着他们吃饭,跟着他们晚上唱军歌,看电影。 我还记得有一年跟炮兵,很早就被他们的炮声吵醒。而且军人真的很能吃,每到放饭的时候,他们都是能打好多的饭,然后三三两两蹲在各处吃着。

爷爷也特别喜欢带我们去hiking, 野餐,总是让我们背着好多食物,爬到一个山上然后野餐。 他不是绍兴人,不爱喝酒,但我奶奶特爱喝酒。 每到吃饭的时候,总是他在厨房做饭,奶奶在外面喝酒。他跟我奶奶的生活方式不是很一样,但两个人相互不太干涉,相安无事,从来都没吵过架。

爷爷后面的生活也都还顺利,最后的几年被病折磨得下不了床,看不见,听不见。他死的时候,我倒没有伤心,在我眼里,死亡对他当时状况,应该是一种解脱。

如果真的有天堂,他会完成他一生的愿望, 亲口叫他母亲一声妈妈,并且被他母亲抱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