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依如诗不成,罚金谷酒数。

The achievement habit

Stanford d.school 这几年火到不行,我个人也很喜欢,每次有同学来学校参观一定会把他们带那里去看看。可是我马上意识到,仅仅参观一个地方真是一件很low的事情,d.school的 还真不是去一下那幢普通 的楼就能探其一二的。万幸是d.school的教授经常会出书,所以推荐这本,最新的co founder出的书, the achievement habit.

 

 

Design, 说是艺术但跟其它的艺术完全不一样的一点是,它是极具目的性的。Artists,以我的理解,注得于表达,能激起观者什么反应不是他们在乎的事情。印象派的不会因为画这幅是为了什么什么什么而这样画,作曲家也不会说这个交响乐是改变什么什么而这样写,最后达到的效果,往往是一种衍生品。但Design 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事情,他一定是为了满足某一个特定的purpose而存在的,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设计出来的如何达到那种目的方法。

为什么design现在这么流行呢?

以我浅见,还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更加自由了,有更多的选择做任何的事情。但面对这么多的选择,反而出现了一种无所适从的现象。 我们可以选择上大学,或者不上大学,可以选择进公司或者自由职业,可以选择结婚或者单身,可以选择生孩子或者不生,可以选择各种职业,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但面对林林总总的选择,如何做一个决定却异常困难。The paradox of choice,也描述的是同样一种困境。d.school的综旨就是把design thinking 应用于各个地方, 把我们生活的所有问题,看成一个design problem, 然后用design thinking的方式去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正如我开始提到,design是一个完全有目的性的活动,所以遇到第一个问题就是—-

life has no meaning.

这也是本书开始的第一句话。我们的误解往往来自于听一个观点,看一件事情,只看了一部分。对于Existentialism 的误 解也来自于此。 当存在主义说任何都没有意义时,Sartre不得不再写一本书,重新强调一点: 人生没有意义,所以要我们自己去创造意义。

本书的title, achievement,也是包含同样的意义。 当我们被这种虚无主义包围时,觉得人生就是没有意义所以可以“随心所欲”时,只能发现我们自己更加迷茫,更加无措。  即使人生没有固定的purpose, meaning, 作为活着的每一个人, 我们还是得为自己构造出意义,构造于我们想成为的样子。可以是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是想获得什么什么样的东西,都没有关系。 至于如何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又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永远可以用类似 Socratic dialogue的方式,去反复的问自己的心.

知道 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状态了,接下去如何去做,对大部分人都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身边很多highly educated 的朋友,problem solving 应该是我们最拿手的一件事情。

所以需要的,是我们用像对待我们的工作,对等我们的学业一样,认真的,积极的,对待我们的生活、

 

附上本书的link:

http://www.theachievementhabit.com/

 

 

推荐一部日剧—–古畑任三郎

我算是一个很狂热的日剧迷了,基本上在我出国之前, 即使有点小名的日剧我也都看过。

虽然后来因为要加强自己英语的关系,不得不逼自己看很多美剧,但相对而言, 我还是觉得日剧,至少黄金时代日剧,比美剧更加吸引我。 很多美剧,因为中间要插播广告的关系,节奏有点太快,悬念有点太多,而且很多都是很特殊的人物与场景。对于我,只有HBO的戏,很耐看。  相较而言,日剧每集比较完整,看起来比较舒服。

这次推荐 一个我看过最好看的日剧推理剧, 古畑任三郎。 第一次看这剧的时候,是大学骨折的时候,躺在床上三个月不能动,快把我憋死了。 这剧就是那个时候一口气看的,三季再加上很多的剧场版。

古畑任三郎 是标准的推理剧,就是一开头就把凶手,犯罪动机,手法都展现出来,然后再由古畑任三郎出场, 从细枝末节中推理出整个过程。 此时, 作为观众就像是考试的主考官,知道一切的, 看着古畑怎么样从犯罪的过程中找到细索,推理出整个犯罪画面。

这部剧还有一个大的吸引点就是演员的表演。 主演 田村正和,相当的帅,很符合绅士+行警的范儿。如果想像一下亚洲男人绅士的样子,田村正和算是很符合我的幻想的啦,穿着得体,对女士温柔,说话语速用词恰到好处,又透露着一股克制与内敛。田村正和的表演举重若轻,相当的舒服,一点也看不出任何表演的痕迹,让人爽心悦目。

客串凶手的,也都是日本一线大牌的明星。这也得益于这部剧独特的模式,因为谁是凶手根本不是悬念,怎么跟凶手过招找出蜘丝马迹才是重点,所以凶手可以是有名的大明星。要不然,一个侦探剧中出现木村拓栽,唐泽秀明,山口智子之类的,还用猜谁是凶手嘛?

好久没有追新的日剧了,大概是日剧近几年也是跟韩国风拍一些少女漫画言情之类的,或者永远拍不完的美食系列,或者是大龄剩女系女,都没有什么新意。

可能也是我自己年纪大了,口味有点转换,不再看影视之类的东西了,反而更喜欢看纪录片。anyway, 当作青春的回忆吧。

评台湾政治

我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如果睡觉时没有一点点声音,我就睡不着。大概是胆子小,不敢一个人睡的原因。小时在家,我房间放着一个电视,睡之前把电视调一个频道,定好半小时自动关,然后我就可以安然入睡了。

但选什么节目倒是一个大问题,太有意思的,我会真心认真听起来,反而更睡不着,太无聊的又感觉很刻意。 来了美国以后,有机会接触台湾的政论节目,便好似挖到了宝,因为实在是催眠良药。政论节目名嘴吵来吵去一听好似很热闹,但一细听则半句有深度的话都没有。

所以听了这么多年的台湾政治节目,现在的我对台湾政坛也基本有所了解,才敢妄讲两句。

台湾的民主政治,一直被我们看成华人社会的镜子。大陆种族主义者讲中国人搞民主容易怎么样的,习惯拿台湾作为例 子。但台湾的党派政治,不知道是因为是东方文化的影响,还是本身的历史背景复杂,总不能称得上很正常的模式。比如以下几个特点:

蓝绿之分

观其它两党制的国家,一般两党都是左右之分,在于政见不同。但蓝绿的分别,不完全在于政治上的左右之分,而更多令人注意的是在于统独问题的区别。国民党当然是中华民国,就是中台是一体,只不过合法的政府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但民进党则是坚持台湾独立,即使继承中华民国,也强调中华民国是台湾。

引李敖的评论,民进党搞台独是假的,国民党反攻大陆也是假的。的确,在如今的两岸情况下,不统不独不武,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也是共识。但因为这些两岸方策是两党的党章,所以两个党都被限制住了。

党派组织性太强

一般的民主国家政党结构都相当的散,在美国呆了这么久,我都没听说过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主席是谁(还特地查了一下,真是没听说过),更不可能有权力选出候选人,还是得公开的辨论再由党员投票而成。但台湾各党的总统候选人,完全就是由党内部决定,比如这次的国民党候选人就相当的戏剧。 洪秀柱上与不上,似乎都是国民党内部几个人决定而已。

党部的力量这么大,影响总统选举只是小事,最可怕的是影响立法院。立法委员不顾事非,不管对错,只看颜色而通过与不通过,实则早已违背了民主政治的原则了。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立法院打来打去的,毫无风度可言。

选民不理智投票

台湾选民的成分也很复杂,有49年大陆去的,有原来的客家人,及原住民,由于历史比较复杂,选民站队较明显,所以有深绿深蓝之说。 这些人选票时不听选举人的政见,只看各自的党派。一般选举,重之之重都是在于民生政策上,如何提高经济发展,教育,医疗之类的因素,所谓蓝绿意识都是历史原因,不应该作为现阶段的考量。

对于后选人,选民也不够智,只是拿一些过去的例子来分辨”好坏”. 人,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有其能力之分,其利益之分。指控政治人物言行不一,一点意义都没有,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做什么事情,本来就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这次的总统选举,其实宋楚瑜的能力完全高出另外两个一大截,但一来因为他是第三党派,没有基本盘,二来总有人拿他的过去说事。他以前为国民党工作,有些事情在当时也是正确的选择。选民对过去的历史不肯花时间去了解,总喜欢戴个帽子完事,真的对他很不公平。

政治手段过多

台湾的政治有过多的黑幕,黑箱。作为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程序透明。可惜台湾的政治在操作上很有问题。 政治人物相互抹黑打压也是不胜枚举。比如陈水扁的案子,里面就有政治陷害。手腕之低下,让人对从政的一群人都反感。这不像是两个党派在搞民主政治,很像两伙帮派这间的斗争,让整个过程都无形中变形了。

政治人物大多是专业出身

不像中国内地习惯 理科生最后搞政治,台湾的政治人物大多是正派的法律系政治系出身,很多都是留美博士 ,当然也有几个台大医学院的人。搞学术的这批人,太懂政治,太知道政治是怎么回事,反而会忘掉了政治的初忠,就是套用中国共产党常说的话,为人民服务。 习惯两面三刀,争取权力,挤压对手,反而为人民做的事情过少。

看政治,搞政治是会上瘾的,但其实政治没这么复杂。正像这次台北市长选举中柯文哲最后会胜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公开公正公平,是不难的,但政治最困难的是,就是一拿到权力极容易变混蛋,不变混蛋也得从始至终跟身边的混蛋斗法,一下子变得不可为了。我倒很乐意看看柯文哲最后能做出一个什么样子。

—————————————————-

 

我以前特别好奇,为什么人类的发展过程不是指数级的爆长。 按理说,人类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世代 ,无论怎么样可笑的错误我们的先人都犯过了,留下了一大堆的警告, 可是我们还是不停的犯错误,还是从小到大一样的一遍遍重蹈, 这又是为何?

正如几年前一句网络名言,我们听过这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小孩子明明听到了这么多的训条,还不引以为鉴呢?

近几年我才慢慢意识到,其实所有的经验教训,听过背下来完全没有用,要真正的理解,每个人都得自己再犯过一重重的错误,才能真正悟到,变成自己的准则。这正是人类发展永远这么慢的原因。

回到民主,我们总是说,西方搞民主已经这么成熟了,他们经过百年这么多的牺牲留下了血泪教训,摸索出来的相对成熟的制度,为什么我们总得四不像,还得慢慢改进呢?

也许这个答案跟我上面讲的人的成长可以类比,改革之路永远是缓慢的,得一步一步,一个错误一个错误来。谁叫上帝创造我们时,没把我们设计得像机器呢?

 

2016

I used to have the habit of writing down what I wish to achieve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year, so called ” New Year Resolution”. However, I hesitated to do it this year, simply due to all the past failure experience. New year resolution never works for me, whatever I wish myself to accomplish, I turned back to my old habits  long before February, with a slight feeling of guilty.

Why? Why behavior change is so hard for me?

The first reason coming to my mind is willpower. Maybe I just don’t have the willpower to do this. However, willpower is rather a myth. Where is willpower coming from? How does it work?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book, willpower can be trained like muscle, which means the more your practice self control, the stronger your ability to resist temptation.  Also,  the willpower of each person is limited, so in another sense, we need to prioritize.

willpower-book-cover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11104933-willpower

Recently I read about my favorite composer, Tchaikovsky. We all know that composing music is highly creative, depending on random inspirations, so we expect those artists don’t work like bourgeois, having fixed 9-5 work schedule. However, Tchaikovsky forced himself to sit and compose every morning, whether or not he has the feeling to compose. So he is few composers who has such a large volume, wide span and with high quality.

So does it apply to lots of great writers. It seems that even creation can be made through .

Thus, I need to forget about my graduate life style and instead have a regular time schedule for work.

Continue reading

老炮儿

093j31048-0

经友人提醒,才意识到我年末刚看完的电影, 老炮儿。 最近发现连NYTimes 都开始有对中国电影的影评了,可惜在于,他们不太明白里面的背景,比如寻龙决,比如聂隐娘,只能几笔而过。但至少说明,大量中国电影也开始在北美上映了。但因为中国一些电影有过深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片子不太能在海外有太大共鸣,而写实的中国电影,的确是各国都看得懂,但当局规定又都是禁片,只能在电影节拿个奖完事。老说中国文化输出,也只能是自己喊喊。正如中国的文学一样,唐诗宋词,让别人懂和欣赏太难。按小说的载体来,技巧上写不过别人,内容上又诸多限制,最后能做到的只有两三个人。照理说,中国已经是如此一个大国了,我走到哪里都有人问一些很傻的弱智问题,我们对外文化传播的确还是太少,远远不如日本。

说回老炮儿,这其实是一部蛮写实的片子,整体的结奏,人物的刻画,细节,灯光都是很不错的,科班出身的导演管虎非常好的展现了一部正常的电影应该怎么拍。过度的吹捧,要不出于观众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爱,或者是由于这几年大量的无下限的烂片衬托。 别说好的电影了,能完整的叙事,没有智商硬伤的电影,在现在的市场已经很少了。

不足之处,是后半部剧情有点生硬,牵强,搞得很不伦不类。按管虎的水平应该不至于此,或许是出于过审的要求,不想把对立的人物,官二代写得过分嚣张,搞得最后有点软化,其实如果放开拍的话,就拍官二代后来的咄咄逼人,让老炮儿有种透心凉的无奈,再补拍结局的惨,或者更符合我的审美。

对于老北京人:

我自然没多接触过北京人,但对老北京人印象极好,多半出于读老舍的书,老舍是真的爱北京,笔下充满了温情。天子脚下,人人自贵,即使小摊小贩都显得这么有腔调,连骂人都这么优雅。

人活着,自重则人重之。 我活到这个年纪了,自爱之人多仅仅是自私,而自重之人才是最令人尊敬的。这个世界,最难的就是活得有尊严。有尊严这事,经济基础不是唯一条件,有钱的暴发户也谈不上有尊严,尊严最重要的是懂得礼义廉耻,有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但这东西,不能换成钱,也不能带来一点点好处,反而没标准,没规矩,一切按利来似乎更能生存,试想有多少人能守住底线呢?

老炮儿,按我们现在的标准,绝对是loser, 似乎应该低下头来做人,尤其是片子开头时看到警察抓自己无证的朋友,在中国我看过大部人的表现总是不停的求情,看能不能网开一面,恨不得跪在地上。冯小刚就很好的展示了一个正常人的做法,一码归一码,自己做错的事情赔钱就赔钱,但打人就是警察的不对了,一定要还回来。

其实这世界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险恶,中国也真不是有钱有权就真可以胡作非为,坏人大部分是其它人的软弱给惯的,即使回到皇权社会,皇帝也得按礼法办事,要不然难杜悠悠之口,更何况现在社会?

只有你都不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对你肆意妄为。挺直腰板,无论你混得如何,都有权在这个国家受到人的待遇。

下次回国,想去北京住几天,挑个雾霾不重的日子吧。